您的位置 首页>名校巡礼
香港中文大学
日期:2017-02-17    浏览次数:2689    文章来源:超级管理员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书院制大学建制,为世界大学联盟成员、亚洲首家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创始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英联邦大学协会成员,是一所以“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为五大重点研究领域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并在这些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
     香港中文大学由三所中文专上学院(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组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76年,整合不同书院的学系,由大学统一负责  ;1986年,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打破了大英帝国殖民地近五百年来只允许一所高等学府存在的铁律,是20世纪亚洲地区“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中大的出现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了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作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和当代新儒家的主要阵地,中大先后聚集了钱穆唐君毅杨汝梅牟宗三林语堂劳思光胡秀英刘殿爵高锟杨振宁莫里斯饶宗颐等一大批学术巨匠,培养了以史学家余英时、数学家丘成桐、银行家郑海泉等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7.3公顷,建筑面积710302平方米;辖9个书院、8个学院及研究院,开办各类本科课程265个;共有在校学生19263人。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不少中大学者和研究人员屡获殊荣,而获著名奖项者更不计其数  。截至2015年,学校拥有教职员工7635人,其中教授1053人,各类讲师及专业顾问562人,教学助理85人,副研究员及以上463人,研究支援人员1010人。
     “光纤之父”高锟于1987至1996年出任中文大学校长,卸任校长一职后一直担任中大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至今,2009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大博文讲座教授及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丘成桐教授为中文大学校友,曾获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丘教授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提出卡拉比—丘流形,现已成为物理学家建立弦理论的几何基础。
     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杨振宁教授为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教授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物理学发展,尤其是粒子和统计学物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爵士,于2002年加入中文大学成为博文讲座教授,并出任晨兴书院院长。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于2009年加入中文大学成为博文讲座教授。[10]
     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首位华人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于2005年加入中文大学成为博文讲座教授。
     蜚声国际的汉学家饶宗颐教授,1973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至1978年退休,现任中大伟伦荣誉艺术讲座教授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刘遵义教授,于2004年至2010年出任中文大学校长,他在计量经济学、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特别是东亚经济研究方面成就卓著,早在1966年已建立第一个中国计量经济模型,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善衡书院院长、生物研究讲座教授辛世文教授是著名农业生物技术专家和全球首位复制植物基因的科学家。辛教授于1980年成功复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基因,被誉为“植物基因复制之父” 
    中文大学工学院院长汪正平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封装技术及材料开发研究,被誉为“现代半导体封装之父” 
    中文大学医学讲座教授卢煜明教授是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他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开拓性贡献,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
    中文大学副校长及卓敏心理学讲座教授张妙清教授开创了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研究,成为亚洲首个全面的人格测量工具。她获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颁授2014年度杰出科学贡献奖,是首位亚洲心理学家获此殊荣 
    中文大学副校长、卓敏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侯杰泰教授现为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教育心理学部主席,2014年获选为美国教育研究协会院士 
    中文大学伟伦经济学讲座教授及经济学系系主任张俊森教授于2013年当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是该年度亚洲区内唯一当选的学者
     世界著名诗人、作家北岛于2007年受邀到中大任教,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人文学科讲座教授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已与世界多所院校、研究机构、学习中心、政府部门、区域及国际组织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并且与海外二百六十多所院校设立超过四百二十个研究合作、学者、师生交流的项目。教学方面,中大亦鼓励同学透过体验不同文化,增进知识和发展人际网络,以装备自己,应付全球化挑战。
     中大亦是许多国际高等教育组织的成员,例如世界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英联邦大学协会、东南亚高等学府协会及国际大学协会等,藉着参与这些组织,与其他大学之间发展学术研究结盟。每年中大接待约150个海外代表团,同时中大的管理人员亦到访伙伴单位,籍此加强联系。 
     中大成立后,李卓敏校长在草创之初的1965年,与美国加州大学签署交换协定,开香港海外联系之先。中文大学已与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五十多所高等院校合办学生交换计划,目的地包括澳洲、比利时、智利、捷克、丹麦、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韩国、墨西哥、荷兰、新西兰、俄罗斯、新加坡、瑞典及泰国等地。每年,中大超过九百个学生前往外地交流,同时亦接待约一千四百个的海外学生,营造文化多元的校园环境。此外,每年超过三千个中大学生参加短期的离港学习课程。
     1986年至2016年间,中大共有十四名学生荣膺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前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数目为全港大专院校之冠
  • 中国联系
   香港中文大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与中国内地正式交流。中大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的交流培训和学科重整运动,是香港本地高校之先驱,于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中大不断加强与多所中国内地及台湾的大学的合作交流,内容包括科研合作、学者互访、学生交流以及合办学术活动与课程等。校方每年接待逾二百三十个来自内地和台湾的访问团,访者超过三千五百人次。中大教职员亦以不同方式出访,加强与内地及台湾伙伴院校的联系。
     该校与深圳市政府积极合作,共同建立全面紧密合作关系,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1年,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兴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是该校在深圳的重要教学、研发和技术转让基地。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

社会评价

     大学排名
排名机构 2016-17 2015-16 2014-15 2013-14 2012-13 2011-12 2010-11 2009-10
QS亚洲大学排名 8
6
6 7 5 5 4 2
QS世界大学排名 44 51 46 39 40 37 42 46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201-300 151-200 151-200 151-200 151-200 151-200 151-200 201-302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76
138
129 109 124 151 - 46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卓越学科领域平台(群体)7个,联合研究单位34个,其他研究所33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伙伴实验室)、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伙伴实验室)、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伙伴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伙伴实验室)、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卓越学科领域平台(群体)(7个):细胞器生物合成及功能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医中药研究与发展、资讯科技、网络编码研究所、母体血浆胎儿核酸研究中心、植物及农业生物科技中心

分享到:

其他阅读推荐: